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对社区技术偏好和区域分布分析之后,我发现山东唯我一人

对社区技术偏好和区域分布分析之后,我发现山东唯我一人

发布时间:2024-03-31 11:37:22

  1. 为社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2. 对社区文化发展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3. 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为社区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保护环境

二、对社区文化发展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当一幢幢崭新的居民住宅拔地而起,当人们告别了小街、小巷的陈旧、温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新型社区的崛起,人们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生活也悄然发生了巨变.我国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城市社区建设被认为是城市现代化的目标之一,而社区建设的根本宗旨则是培育高素质的公民,使人人能充分地享有现代城市的文明,从而得到全面的自由的发展.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的实现途径就是通过社会文化活动的组织、参与,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精神需求,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目前在广州市展开的社区文化建设,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变

10多年来,中国的社区建设建立了实施管理、提供服务并存的共通模式,这一模式使居民享有了包括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方面的服务,也就是说,居民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享有.从居委到社区居委的社区体制转型的当下,“单位人”到“社区人”的转变,被看作是转型的关键.这一个提升过程,体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展示了人的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实际上,长期以来,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主要体现在“共建模式”中.这一模式在80年代通常以“单位”为单元、以整合资源为基础、以属地管理的“条”、“块”结合为手段,使社区建设完成了“共有、共享、共建”.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在此的实践经验是强调“横向联系”,行政命令只是在其中引导、协调和指导,并不是“自上而下”式的.所以,在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它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对此,该街办事处的戴书记认为,在社区活动中,“从前是单位牵头,现在是以‘人’为代表”.针对这一区别,他们对社区的地域特色和资源状况进行了摸底了解,建立了“人才库”,从中集中了各方面的人、才、物,使“诗书画协会”、“合唱团”、“粤乐社”等社团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组织的“社区论坛”,引导群众讨论自己关心的热点问题,从接受别人教育变为“自我”发表意见.

家园意识:社区文化的精神土壤

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人的现代化的终极目标.这其中,人与社区的关系始终是问题的关键.在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划分社区的指导思想下,广州市的社区划分以地缘为主,户数服从地缘的原则,分为地缘型、单元型、单位型、综合型四种类型.显然,地缘关系仅仅是一种空间结构,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培育居民从地缘、业缘引伸和浸染而来的家园意识.家园意识是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归属感的依托.社区文化强调氛围的培育和文化理念的孕育,只有这样,不管是哪一层面的居民才会真正地关注社区的成长,“社区是个家,建设靠大家”.在享有中参与,把“我”的生存和发展与社区联系起来,使社区成为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家园的同时,成为人们依存的精神文化家园.

参与:中青年层面被忽略

如果我们从地缘的关系上认定社区是一种“共享”,那么,社区服务的方向应该是全民性的,就是说社区中的任何阶层都可以有享有的权利和参与的自由.然而,目前社区文化建设的覆盖显然是有缺陷的.老年人、儿童以及弱智群体都一定程度上成为社区服务的对象和参与者,而中青年这层面却被最大程度地忽略了.这一阶层的大部分人几乎不清楚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居委的地址,据说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单位,“不需要”社区服务.但是,应该认识到,这一群体是社会的主体,吸引他们的参与,对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从社区管理到社区服务,这10多年来的社区建设实践,最重要的是实现和完成了这种转型.但这仍然是不够的.那么,社区能够提供什么参与的路径呢?

除了有限度的政治参与外,社会参与最广泛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其类别的主体是图书馆活动、广场文化、科学普及、综艺活动,即是知识技能型、宣传教育型和娱乐型相结合.随着各阶层对社区工作的加入、对社区关注度的深化,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上,在传统活动上的创新和拓展成为迫切的任务.广州的一些社区已经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如海珠区的滨江街,意识到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人的归属感的意义,积极收集整理流行于该地区水上居民中的“咸水歌”,筹建的500多平方米的“科普文化广场”;南华西街拟分类设立社区类别,如体育社区、读书社区、书画社区等,深化社区的凝聚力.针对和保持地域特色,才可能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提供深厚的内涵.

社区文化:有偿还是无偿

“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将由社区文化体现.”广州市海珠区文化局局长刘中生谈到他的认识,去年国家民政部正式提出的我国社区建设规划中将社区文化提到重要的位置,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如何突破传统的群众文化模式,社区文化是有偿服务还是无偿服务,都值得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去探索.比如海珠区龙凤街37居委,就尝试了物业管理公司和居委会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形式.但他认为,社区文化应该是无偿或低偿性质的公益活动,应该是非多种层次的、多种形式的.

社区和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关注社区承接诸种政府和社会职能,实际上是关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就是关注人的现代化问题,这是社区成长和持续发展的根本.

三、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建议:加强选拔培养、强化激励措施。

一、加强选拔培养

(一)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职数。应根据人口数、户数、小区数、企事业单位数等按比例合理配备调整社区工作人员数量,确保满足工作所需,顺利开展工作。

(二)加强后备力量队伍培养。注重从年纪轻、能力强、文化程度高、有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职称的社区工作者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干部。

二、强化激励措施

(一)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为使社区干部能安心做好工作,提高其生活待遇是最有效的途径。现阶段,我们社区工资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要通过出台统一政策,提高社区干部的工资报酬,使社区干部有岗位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建立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要把社区干部的工资同实绩挂钩,同完成工作任务挂钩,对于完成工作任务好的社区干部给予必要的奖励,树立“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做到社区干部的报酬与工作负荷和贡献相称,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进一步调动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社区工作者属性

社区工作者属于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聘用的工作人员,不属于行政编制也不属于事业编制。当前,在很多省市都已开放了针对社工岗位定向招考进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渠道。北京2019年的招考计划要求:具有北京市户籍,年龄在45周岁及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5年以上社区工作经验。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近5年至少有一次年度考核等次为优秀;大专学历的,至少有三次年度考核等次为优秀;报考定向招聘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应由所在街道(乡镇)进行组织推荐。不过,对于全市3万余名社工而言,选拔进公务员或事业编队伍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成功上岸如凤毛麟角。

Top